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中,拓宽了自身的学科界域,逐渐形成了新的学科方向。诸如艺术学与相关学科交叉产生的艺术心理学、艺术伦理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生态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管理学、艺术经济学等具有新内涵、新思想的学科方向,使艺术学研究更加趋于多元。当今,在“新文科”语境下,“新艺科”紧随时代变革的步伐,理解并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向未来,进行跨学科领域的思考,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探索新的艺术语言与形态,构建“新艺科”学科体系,创建新时代艺术的中国学派,为国际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为我国未来艺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艺术人才。
一、科技助力艺术创新
人类进入信息化科技时代,科技无处不在。艺术家的创作视野正在不断拓宽,开始更多地关注科技的发展,并将其纳入艺术创作的内容、题材、样式、媒介、载体乃至研究方法之中,进一步加深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艺术表达的手段和可能性都大大拓展。
从美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科学,人们早就发现,科学中就有美的形式存在。如数学自身就蕴含着“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奇异美”。(吴军:《数学之美》,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曾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如沿中轴线左右布局对称的紫禁城和建筑结构体现黄金分割比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被称作东西方古代建筑美学的经典,都呈现出“对称”这一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上世纪由计算机演算,对迭代方程有效地进行折叠、缩放、翻转等,形成了具有美学意义的3D分形艺术,千变万化的图形充满装饰韵味,堪称奇妙。从物理学的角度,深一层理解牛顿的运动方程式、麦克斯韦方程式、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和狄拉克方程式,都具有一种精神境界的美。这些方程式涵盖广阔的时空,控制着宇宙大到星云,小到基本粒子内部,时间长到100亿年,短到10的负28次秒。杨振宁说:“这是一种大美”。(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中国艺术报》,2015.4.24第5版)
|